在我此前三次关于 10 月 10-11 日加密货币清算风暴的分析中,已探讨了预言机失灵、基础设施崩溃与可能的协同攻击路径。今天,将聚焦一个最关键却常被忽略的环节:市场做市商——本应为市场稳定兜底的机构——却成了制造流动性真空的主要推手,将原本可控的回调演变为 190 亿美元灾难。
做市商解读:理论与现实的差距
在梳理 10 月暴跌之前,需明确做市商的职责。传统金融体系中,做市商充当中介,持续报出买卖双边价格,为金融资产提供流动性。他们通过买卖差价获利,并承担市场流动性供给的角色。
理论上的做市商任务包括:
- 持续价格发现:维持反映公允价值的双边报价
- 流动性供应:保证交易者可随时买卖且不致引发剧烈波动
- 波动率缓冲:吸收短时供需失衡
- 市场效率:跨平台套利,确保统一定价
在加密货币市场,做市商运作模式虽类似,却面临特殊挑战:
- 24 小时不间断,市场无收盘
- 数百家交易所流动性碎片化
- 波动性远超传统资产
- 监管约束与责任极为有限
- 高频交易对技术基础设施要求极高
在常态下,这套体系运行稳定,做市商赚取有限价差并提供基础流动性。但 10 月 10-11 日事件揭示了激励偏离责任后的极端风险。
撤离时间线详解
做市商在 10 月崩盘中的撤离行为,显示出高度协调而非恐慌。以下为流动性消失的关键节点:
20:00 UTC(美东时间 16:00):特朗普正式宣布对中国进口加征 100% 关税,消息席卷社交媒体。比特币价格自 122,000 美元下挫。做市商维持仓位但扩大价差,采取标准防御措施。
Binance 未命名代币(token_0)过去 24 小时双边 1% 深度图。x 轴下方为买单,上方为卖单。数据来源:Coinwatch。
20:40 UTC:实时追踪数据表明灾难性流动性撤离已启动。某主流代币市场深度自 120 万美元开始急剧下滑。https://x.com/coinwatchdotco/status/1977300622933377291?s=46&t=Bc8iVMf_sEJWxhSskA5TiA
21:00 UTC:市场拐点。美股开盘,宏观环境急转直下。机构撤出流动性,买卖价差飙升,订单簿深度骤降。此刻,做市商策略从防御转向全面撤离。
21:20 UTC:市场陷入极端混乱。全球清算浪潮中,绝大多数代币在此时触底。追踪代币市场深度仅剩 2.7 万美元,跌幅高达 98%。价格跌至 108,000 美元,流动性提供者全面放弃防守,部分山寨币跌幅达 80%。
21:35 UTC:最猛烈抛售告一段落,做市商开始谨慎回归。35 分钟内,CEX 总买卖深度恢复至事件前逾 90%,但市场已遭重创。
这一过程揭示三项核心结论:
- 做市商有 20-40 分钟预警窗口
- 撤离行为在多家机构间高度同步
- 流动性仅在出现可观再入机会后才重新回归
保险基金失效:ADL 连锁反应爆发
当做市商集体撤离、清算压力击穿订单簿时,交易所会启动最后一道防线:自动减仓(ADL)。理解这一机制是还原 10 月灾难全貌的关键。
中心化交易所 ADL 运作机制
ADL 属于清算体系的第三层,亦是终极防线:
第一层——订单簿清算:仓位低于维持保证金时,交易所尝试通过订单簿平仓。如成交价优于破产价(保证金为零),剩余资金流入保险基金。
第二层——保险基金:订单簿流动性不足时,保险基金吸收损失。该基金由平时清算盈利积累,用于缓冲坏账。
第三层——自动减仓(ADL):保险基金无法覆盖亏损时,交易所强行关闭对手方盈利仓位。
ADL 排名体系
Binance ADL 机制采用复杂排名公式:
ADL 排名分数 = 仓位未实现盈亏百分比 × 有效杠杆率
计算方法:
- 仓位未实现盈亏百分比 = 未实现利润 / abs(仓位名义价值)
- 有效杠杆率 = abs(仓位名义价值) / (账户余额 - 未实现亏损 + 未实现利润)
Bybit 方案类似,但有额外安全措施。其 5 个灯号指标显示你的排名区间:
- 5 个灯号 = 前 20%(ADL 优先)
- 4 个灯号 = 20-40%
- 3 个灯号 = 40-60%
- 2 个灯号 = 60-80%
- 1 个灯号 = 后 20%(ADL 最末位)
现实情况是:盈利最多且杠杆最高的交易者,最先被强制平仓。
十月 ADL 灾难记录
10 月 10-11 日 ADL 启动规模创纪录:
- Hyperliquid:首次激活全仓保证金 ADL,涉及超 1,000 个钱包
- Binance:大范围 ADL 触发
- Bybit:报告超 50,000 个空头仓位被减仓,合计 11 亿美元
- BitMEX:例外,仅 15 张合约 ADL,因保险基金充足
ADL 启动时点与做市商撤离高度一致。21:00-21:20 UTC 订单簿流失,清算无法正常完成,直接导致保险基金耗尽和 ADL 连锁启动。
案例分析:连锁反应的真实演绎
以一个典型对冲组合在关键 35 分钟内的遭遇为例:
21:00 UTC:交易者持仓如下:
- 多头 BTC:500 万美元,3 倍杠杆
- 空头 DOGE:50 万美元,15 倍杠杆(盈利对冲)
- 多头 ETH:100 万美元,5 倍杠杆
21:10 UTC:做市商撤离。DOGE 暴跌,空头利润极高,但高杠杆加高利润触发 ADL。
21:15 UTC:DOGE 空头被 ADL 强制平仓,组合失去对冲保护。
21:20 UTC:无对冲下,BTC 和 ETH 多头仓位连锁清算,组合全部爆仓。
这一模式反复上演。大量专业交易者的对冲仓位在 ADL 下被强平,暴露风险后随即遭遇清算。
做市商失职根源:激励机制缺陷
流动性同步撤离揭示了结构性根本问题。做市商有多重激励选择撤离:
- 风险与收益极度不对称
极端行情下,维持报价的潜在亏损远超价差收益。正常时期,1,000 万美元深度可获利 1 万美元,但清算风暴中可能亏损 50 万美元。
- 信息优势
做市商掌握全市场订单流和仓位分布。当发现多头仓位高达 87% 时,清算方向已定。既然卖盘将至,挂买单毫无意义。
- 无法律义务
与传统交易所指定做市商受监管相反,加密做市商可随时撤离,无危机期间责任或惩罚。
- 套利机会更优
数据显示,撤离报价的做市商转向平台间套利。各平台价格差超 300 美元,套利比做市更具吸引力。
毁灭性反馈循环
做市商撤离与 ADL 交互,形成毁灭性循环:
- 初步冲击(特朗普关税)引发抛售
- 做市商撤离,预判清算风险
- 清算无法通过空订单簿完成
- 保险基金迅速耗尽,吸收坏账
- ADL 启动,强制关闭盈利仓位
- 被减仓交易者重新对冲,加剧卖压
- 再度触发清算,循环回第 3 步
循环持续,直到杠杆仓位基本清零。数据显示,市场未平仓合约数数小时内骤降约 50%。
市场结构的残酷真相
10 月 10-11 日灾难根源并非杠杆过度或监管失效,而在于市场激励错位。当维护秩序者在混乱中获利远超稳定,混乱就成必然。
时间线表明,做市商并非盲目恐慌,而是协同在最佳时点撤离,既规避损失又抓住机会。这种制度下的理性操作,却带来市场整体的非理性崩盘。
重建信任的路径:问责与制度
2025 年 10 月流动性危机暴露了加密市场核心弊端:自愿流动性恰在最需强制供给时失效。190 亿美元清算的受害者,不仅仅是高杠杆交易者,更是缺乏责任机制的系统性失败。
前行之路需要正视:纯自由做市无法应对危机。正如传统市场引入熔断、仓位限制、做市商义务机制,加密市场也需类似制度保障。
技术方案已有:
- 分级义务体系,权益与责任挂钩
- 保险基金规模匹配实际风险而非乐观估算
- ADL 机制引入熔断,防止连锁爆仓
- 做市行为实时透明化
缺的是执行决心。在加密交易所将长期稳定置于短期手续费最大化之前,“史无前例”事件还会周期性上演。
10 月 10-11 日清算的 160 万个账户为结构性失灵买单。关键在于行业能否吸取教训,或者只是等着下批交易者发现:危机来袭时,做市商会如烟消失,只剩连锁清算和被强平的盈利仓位。
分析基于公开市场数据、跨平台价格对比及主流市场行为模式。观点仅代表本人,参考但不代表任何机构。
免责声明:
- 本文转载自 [yq_acc],所有版权归原作者 [yq_acc] 所有。如有异议,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,我们会及时予以处理。
- 免责声明: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- 多语种译文由 Gate Learn 团队完成,除特别说明外,严禁转载、分发或抄袭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