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无担保消费信贷市场的用户常被比喻为现代金融领域中的“待宰羔羊”——行动缓慢、缺乏警觉,并且金融素养不足。
随着无担保消费信贷逐步转向稳定币轨道,信贷运作机制正在发生变化,为新参与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市场规模庞大
在美国,无担保借贷的主流形式是信用卡——这是一种广泛应用、具备高度流动性、能够即时获取的信用额度,允许消费者在消费时无需抵押即可借款。信用卡未偿余额持续攀升,目前约为1.21万亿美元。
技术停滞
信用卡贷款领域的最后一次重大变革发生在1990年代,当时Capital One引入了基于风险的定价,这一创新彻底改变了消费信贷市场。此后,尽管新型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迅速发展,信用卡行业的基本结构却几乎未变。
而稳定币及链上信贷协议带来了新基础:可编程货币、透明市场以及实时融资。它们有望打破既有模式,重塑数字化、无国界经济下信贷的发放、融资与还款方式。
- 当前信用卡支付体系中,交易批准(授权)与资金结算之间存在时间延迟。若将融资流程迁移至链上,应收账款即可实现代币化,并获得实时融资。
- 假如消费者进行一笔5,000美元的消费,交易瞬间获批。在与Visa或Mastercard完成结算前,发卡机构先在链上将应收账款代币化,并从链上信贷池获得5,000美元USDC资金。待结算时,发卡机构再将资金支付给商户。
- 之后,借款人还款时,资金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回流至链上出借方,实现实时还款。
上述模式实现了实时流动性、透明融资和自动还款,降低了交易对手风险,并减少了当前消费信贷领域中的大量人工流程。
从证券化到贷款池
长期以来,消费信贷市场主要依靠存款和证券化实现规模化放贷。银行和信用卡发行方将大量应收账款打包为资产支持证券(ABS),出售给机构投资者。这一结构虽然带来了充足流动性,却也增加了复杂性和不透明性。
“先买后付”贷款机构(如Affirm和Afterpay)已展示了承销方式的升级:不再统一授予信用额度,而是在每笔交易发生时审核贷款,对1万美元的沙发和200美元的球鞋区别对待。
- 这种基于交易的承销生成了离散且标准化的应收账款,每笔账款均明确标识借款人、期限和风险特征,非常适合通过链上信贷池进行实时融资。
- 链上信贷可进一步拓展这一理念,打造针对特定借款人画像或消费类别的专业信贷池。例如,某池专为优质借款人的小额交易融资,另一池则专注次优用户的旅游贷款。
- 未来,这些信贷池有望演变为高度细分的信贷市场,动态定价、业绩公开,所有参与者均可实时访问相关数据。
可编程性为资金配置带来更高效率,为消费者提供更优利率,构建出开放、透明且可实时审计的全球无担保消费信贷市场。
链上信贷基础设施的崛起
在链上时代重塑无担保借贷,不只是将信贷产品迁移到区块链,更需要从零搭建全新的信贷基础设施。除了发行方和处理方,传统借贷生态还依赖于复杂的中介网络:
- 需构建新的信用评估体系。传统信用评分如FICO和VantageScore或许可以迁移至区块链,但去中心化身份认证与信誉体系可能发挥更大作用。
- 贷款方也需要可信度评估,即链上版S&P、穆迪或惠誉评级,以衡量承销和贷款表现的质量。
- 最后,贷款催收这一不太显眼但至关重要的环节也要升级。稳定币计价的债务依然需要执行和追偿机制,需将链上自动化与链下法律体系深度融合。
稳定币信用卡已实现法币与链上消费的无缝衔接。借贷协议和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则重新定义了储蓄与收益。无担保信贷迁移至链上,使消费者便捷借款,投资者透明出资,所有环节均由开放金融基础设施驱动。
免责声明:
- 本文转载自[haonan]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[haonan]。如对转载内容有异议,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- 责任声明:本文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- 本文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,未经授权,禁止复制、传播或抄袭译文内容。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