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 月 10 日“红色星期五”:Stream xUSD 崩盘的深层原因(完整版)
Stream xUSD 被定位为 DeFi 稳定币,实则“代币化对冲基金”,宣称采用 Delta 中性投资策略。如今,Stream 在一系列不透明操作后陷入资不抵债。过去五年间,业内不少项目采用类似模式,试图通过 Delta 中性投资策略获取收入并孵化自身代币。成功案例有 MakerDAO、Frax、Ohm、Aave、Ethena。
\n与许多真正的 DeFi 竞争者相比,Stream 在策略与持仓披露方面极度不透明。在 @ DeBankDeFi 等链上追踪平台,仅能看到所宣称五亿美元 TVL(总锁定价值)中的一亿五千万美元。事实是,Stream 投资了由专属交易员负责的链下策略,其中部分出现爆仓,导致宣称损失一亿美元。
\n1. 据 @ CCNDotComNews 报道
本周一发生的一亿二千万美元 Balancer DEX 黑客事件与本案无关。
据市场传闻(因 Stream 未披露,无法核实),部分链下策略涉及“做空波动率”。在量化金融领域,“做空波动率”(short volatility 或 short vol)指在市场波动降低、保持稳定或实际波动低于金融工具隐含波动率时获利的策略。如果标的资产价格波动不大,期权可能失效归零,卖方则保留全部权利金。但这种策略风险极高,波动骤升时可能爆发巨亏,被形象地称为“在压路机前捡钢镚”。
\n2. 关于“红色星期五”卖波动率的补充说明
我们在 10 月 10 日“红色星期五”就遭遇了极端波动。加密市场因 Donald Trump 2025 年相关舆情持续发酵,系统性杠杆风险逐步累积。Trump 在 10 月 10 日周五下午宣布新关税后,市场陷入恐慌,情绪蔓延至加密领域。市场参与者不得不提前抛售,从而引发连锁清算风暴。
\n由于长期杠杆积累,永续合约市场深度不足,无法平稳清算所有杠杆持仓。在这种极端情况下,自动去杠杆机制(ADL)系统启动,将损失分摊至盈利账户,进一步加剧市场混乱。
\n3. 自动去杠杆机制简介:
此次极端波动可谓加密货币市场十年来罕见的事件。类似暴跌在 2016 年早期市场也曾出现,但相关数据不完整,大多数算法交易员以近期“平稳波动”数据为依据。近期未见类似剧烈波动,即使仅有约 2 倍杠杆,也会引发爆仓。
\nMaxim Shilo 针对此次事件对算法交易员影响,以及“红色星期五”后加密交易格局的永久性变化进行了精彩解读:
\n4. Shilo 谈 10 月 10 日如何改变加密算法交易
“红色星期五”事件的首批受害者已经浮出水面,Stream 成为其中之一。
Delta 中性基金本质应保证无亏损,若出现亏损即不再 Delta 中性。Stream 宣称 Delta 中性,却暗中投资于专有、链下且不透明的策略。Delta 中性并非绝对,事后分析总是容易,许多业内专家会认为这些策略风险过高,无法称为真正的 Delta 中性,因为极易出现反向风险,事实证明结果确实如此。
\nStream 在这些错误交易中亏损本金后,直接陷入资不抵债。
\nDeFi 风险巨大,部分亏损尚可承受。若能全额取回本金,且年化收益达 15%,一次性 10% 回撤并不致命。但本案中,Stream 还通过与 Elixir 稳定币递归循环借贷策略以实现极限加杠杆。
\n5. 递归循环简介
6. Stream 如何加杠杆及规模
更糟糕的是,Elixir 通过链下协议声明,在 Stream 破产后享有优先回收本金的权利。这意味着 Elixir 优先获得更多资金,其他 Stream DeFi 投资者则少甚至无法拿回本金。
\n\n由于缺乏透明度、递归循环和专有策略,Stream 用户实际损失情况无人知晓。目前 Stream xUSD 稳定币价格为每美元 0.60 美元。
\n因为信息未披露,众多 DeFi 用户对 Stream 和 Elixir 愤怒不已:不仅亏钱,且损失被社会化,最终使具有华尔街背景的投资者受益。
\n这一事件也波及借贷协议及其管理者:
\n“所有自认为在 Euler 通过抵押品进行借贷的用户,实际上都是通过代理方式参与了无抵押借贷。”——Rob,来自 @ infiniFi。
\n此外,Stream 持仓与盈亏数据未公开,链上数据缺失,事件爆发后用户开始怀疑 Stream 管理团队私自挪用用户利润。Stream xUSD 质押者依赖 Stream 自行报告的“预言机”数据进行收益计算,第三方无法验证其准确性和公平性。
\n应对措施:
\nStream 这类事故本可避免,尤其是在 DeFi 这种新兴领域。高风险高回报的原则始终适用,但前提是认清风险。并非所有风险都必须承担,部分风险是可以规避的。市场上有不少信誉良好的收益农场、借贷及“稳定币即代币化对冲基金”协议,能够公开透明地披露其风险、策略和持仓情况。
\n@ StaniKulechov 来自 @ aave,曾就 DeFi 管理者何时易于过度冒险发表观点:
\n7. Stani 谈近期 DeFi 风险暴露事件
为突出“优质金库”与“劣质金库”之间的差异,Trading Strategy 开始在 DeFi 金库报告中发布自有金库技术风险评分。
\n8. Vault 风险框架公告请点击:
技术风险是指因技术执行失误导致 DeFi 金库投资亏损的概率。Vault 技术风险框架为 DeFi 金库分级提供直观工具,将其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类别。技术风险评分无法消除市场风险(如不良交易、传染等),但能确保第三方可对风险进行评估。
\n\n信息透明度提升后,DeFi 资金将聚集到优质参与者手中,未来 Stream 类事故影响将显著减弱。
\n免责声明:
- \n
- 本文转载自 [[](https://x.com/TradingProtocol/status/1985991880169898010)[TradingProtocol](https://x.com/TradingProtocol)\\],版权归原作者 [TradingProtocol] 所有。如有异议,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- 责任声明:本文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- 本文其他语种译文由 Gate Learn 团队完成,除特殊说明外,禁止复制、分发或抄袭译文内容。
GATE.IO|GATE.IO交易所|比特儿|比特儿交易所|芝麻交易所|GATE.IO交易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