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认识的大多数加密货币创业者,如今都已经经历了三次转型。
这些人在2021年还在打造NFT平台,2022年转向DeFi收益,2023/24年又投入人工智能代理,现在则专注于本季度的最新行业趋势(如预测市场?)。
他们选择转型并不是错误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他们确实在正确地“参与游戏”。问题在于,这场游戏的机制让构建任何长期存在的事物变得结构性地不可行。
18个月产品周期
主题出现→资金流入→全员转型→持续建设6-9个月→主题衰退→再次转型。
这一周期过去是3-4年(ICO时期),后来变成2年,如今幸运的话只有18个月。
加密领域风险投资在一个季度内(2025年第二季度)骤降近60%,创始人在下一个趋势出现前可用的时间和资金被极度压缩。
问题在于,18个月根本无法打造有价值的产品。真正的基础设施至少需要3-5年时间,真正的产品与市场匹配需要数年迭代,而不是几个季度。
可如果你还在做去年的主题,你的项目就是闲置资金。投资人会消失,用户会流失,甚至有投资人会要求你紧跟当下行业趋势。而你的团队成员,也会开始面试那些刚获得本季度行业趋势融资的新团队。
沉没成本谬误成为生存机制
传统商业建议是:不要被沉没成本困住。如果事情不顺利就转型。
加密行业则把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。
现在没人会在一个方向上坚持到验证它是否有效。遇到阻力就转型,用户增长乏力就转型,融资困难就转型。
每位创始人都会权衡:
- 继续开发当前产品,或许2-3年后可以跑出来。如果运气好,还能再拿一轮风险投资。
- 转型做热门主题:立即融资,实现账面回报最大化,在问题暴露前退出。
B选项大多数情况下都胜出。
停滞问题
极少有加密项目真正完成了他们的产品。
大多数项目总是处于“快完成了”的阶段,总是还差一个功能就能实现产品与市场匹配。
他们始终到不了终点,因为做到一半主题就变了,突然完善你的DeFi协议已毫无意义,行业讨论的重心已转向人工智能代理。
市场会惩罚那些真正做完的项目。做完的产品局限性已知,“快完成了”的产品还有无限可能。
资本追逐关注度,不追完成度
真正能拿到资金的是:新主题、无产品,融资5000万
- 主题热度仍在,产品已上线,融资艰难:仅能获得500万投资
- 旧主题,产品和真实用户均有:几乎无法融资
风险投资关注的不是产品,而是关注度。关注度只会流向新的主题,不会关注已经完成的旧项目。现在多数团队都在最大化主题关注度——只考虑如何讲述故事以获得融资,而不在意实际产品。完成产品就是限制自身,不完成则可以保留更多可能性。
团队留存
你最优秀的开发被行业新趋势项目以两倍薪资挖走,市场负责人被刚融资一亿的项目吸引。
你根本竞争不过,因为你半年前决定专注于完成产品,早已脱离了行业主流趋势。
很少有人愿意留在稳定但增长缓慢的项目。更多人倾向于选择那些发展迅速、资金充足、风险较高但潜在回报更大的项目。
用户注意力周期
加密用户使用你的产品,是因为它新颖、受到行业广泛讨论,或有空投可能。
主题一变他们就离开了。你的产品优化无效,用户所需功能的增加也无济于事。
你无法为不稳定的用户群体打造可持续产品。
我们都认识那种频繁转型,最终忘记最初目标的创始人。
去中心化社交网络→NFT市场→DeFi聚合平台→游戏基础设施→人工智能代理→预测市场。转型已不是战略,而成为商业模型的一部分。
基础设施悖论
加密行业真正长期存在的,大多是那些在没人关注加密货币时构建的项目。
比特币是在没人关注、没有风险投资、没有发币情况下诞生的。以太坊是在ICO狂热前、没人知道智能合约会变成什么样时诞生的。
大多数在行业热潮期诞生的项目,也会随热潮消退而消亡。只有在周期之间构建的项目更可能存活。
但没人会在周期之间创业,因为没有资金、没有关注度、没有退出渠道。
为何这一切不会改变
代币激励机制带来流动性退出机会。只要创始人和投资人能在产品成熟前套现,他们就会这么做。
信息传播速度远快于实际落地。等你做完,所有人早就知道结果了。加密行业的全部价值主张就是快。让加密慢下来,就是让它背离本质。
这意味着,如果你花3年做产品,别人可以用3个月抄你的思路,代码更差但营销更好,然后他们获胜。
那么,现在怎么办?
加密行业难以构建任何长期价值,因为结构本身就排斥长期主义。
你可以选择成为始终坚持原始愿景、数年如一日不转型的创始人,但很可能会因此失去竞争力,最终被更善于顺应趋势的团队所取代。
市场不会奖励完成,只会奖励不断启动新项目,一次又一次。加密行业的创新或许不在于技术本身,而在于如何以最低完成度实现最大价值。也许,转型本身就是产品。
免责声明:
- 本文转载自[therosieum],所有版权归原作者[therosieum]所有。如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
- 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- 本译文由Gate Learn团队完成,除非特别说明,禁止转载、分发或抄袭。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